我國地域廣闊,地勢和地形多樣,氣候多變,因此在我國有許多不同品種的蛇生存。但是即使品種不同,它們的生活習性也基本上是一樣的,主要表現(xiàn)在蛇類喜歡棲息在溫度適宜、距水源較近的地方,蛇窩距水源不會超過300米,便于覓食和飲水。另外,食物豐富、捕食方便、易于隱身的環(huán)境也是它們生存的重要條件,其多在墳丘、洞穴、巖縫、石縫、草地、樹叢、河溪、老鼠或田鼠遺棄的洞穴棲息。
1.蛇的活動與光照關系
蛇的活動有時還與光照有密切的關系,根據(jù)光照對它們的影響,一般可以將蛇分為三類:一類是非常喜歡光照,在白天活動、晚上人洞休息的蛇,稱之為晝行性蛇,例如眼鏡蛇、眼鏡王蛇、王錦蛇、烏梢蛇、灰鼠蛇就屬于這類;第二類就是與第一類明顯相反的,它們害怕強光照的照射,喜歡在白天隱伏在洞穴或樹叢中,到了晚上才出來覓食、活動,稱之為夜行性蛇,例如金環(huán)蛇、銀環(huán)蛇、赤鏈蛇、虎斑游蛇、烙鐵頭等;第三類是介于兩者之間,不是
特別喜歡強光,但也不能沒有光照,只是在光照較弱時活動旺盛,它們多在晚上:、清晨或陰雨天的白天活動,稱之為晨昏性蛇,如五步蛇、蝮蛇等,它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耐寒性比前兩種強。
2.蛇與溫度的關系
蛇是冷血動物.外外環(huán)境的溫度決定了蛇的生活能力。蛇是變溫動物.體溫隨環(huán)境溫度的高低而變動,因此對周圍環(huán)境溫度極為敏感.,蛇的活動溫度是10到35度,春天來臨時,當環(huán)境中的氣溫逐漸上升到l()℃以I:時,蛇會漸漸從冬眠中蘇醒過來,隨著溫度的進一步提高,它們的活性也H益旺盛,開始攝食、交配、生長發(fā)育等;而當環(huán)境溫度上升到35℃以上時,它們也會感到不舒服,這時會進入避暑狀態(tài),常到陰涼處棲息或到水中洗澡;到了10月中下旬,外界氣溫下降,蛇會漸漸地減少采食量、降低活性;當溫度進一步下降,達到13℃以下時,它們就會尋找溫暖干燥的地方,進入冬眠狀態(tài)。這時往往是幾十條甚至上百條蛇聚集在一起,通常會聚集在地勢高燥處的洞穴里或者是樹洞里越冬,這樣可以使溫度
升高幾度,并且能減少蛇體內的水分散失。這個在野外聚集了大量蛇的地方,我們通常稱之為“蛇窩”。通過群居可以保溫和維持蛇體濕潤,對提高成活率與繁殖均有益處。
如果蛇所處的環(huán)境溫度在很長時間內處于5℃以下或45℃以上,或者是在很短的時問內,溫度變化幅度超過5℃時,蛇類l小時之內就會大量死亡。
這里要重點提一下蛇的冬眠,冬眠是蛇的重要生活習性之一,也是蛇類適應環(huán)境的一種遺傳特性。由于各地氣溫不同,進入冬眠的時間也不盡相同,加之性別與年齡不同,進入冬眠早晚也有差異。對于同一品種蛇來說,雌性蛇先于雄性蛇進入冬眠,成年蛇比幼蛇先冬眠,北方蛇比南方蛇早冬眠。在養(yǎng)殖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自然狀態(tài)下的蛇類冬眠場所,一般都在凍土層以下干燥無水的洞穴或巖石縫中,這樣可有效地防止蛇的身體受到凍傷。由于蛇在冬眠時不進食,但又消耗著自身的營養(yǎng),所以死亡率較高,在自然條件下,冬眠期蛇的死亡率會達到35%~60%。
在適溫范圍內,溫度越高,蛇的新陳代謝越快,它的活動頻率也就越強。在溫度過低或過高時,蛇便會鉆入洞穴中冬眠或夏眠,因此蛇類有冬蟄春出、夏秋活躍的習性。
總的來說,蛇類活動受溫度的影響要比受光照的影響大得多。如晝行性的眼鏡王蛇,在春秋季節(jié)是喜歡在白天活動的,但是在十分炎熱的夏天,它也忍受不了白天的高溫,這時經(jīng)常喜歡在樹蔭、草叢、溪旁、洞穴里避暑,到了夜間溫度下降時,它們才出現(xiàn)在野外進行覓食及其他活動;同樣的道理,蝮蛇是晨昏性蛇類,在溫度較高時它們喜歡在早晨或黃昏時活動,但是在早春或仲秋以后的低溫天氣,人們會發(fā)現(xiàn)蝮蛇并不愛在早晨或黃昏活動了,而是常在中午前后陽光充足時出沒,夜間活動得就更少了,這就是溫度對它們的影響造成的。
3.蛇的棲息環(huán)境
不同的蛇,它們的棲息環(huán)境是不完全相同的,有的是水棲性蛇,喜歡棲息在水里;有的是陸棲性蛇,喜歡棲息在陸地上;而有的是樹棲性蛇;還有的蛇是多棲性的,可以根據(jù)具體的環(huán)境臨時改變不同的棲息場所。大多數(shù)蛇是在陸地上生活,而人工養(yǎng)蛇一般是從這一類中挑選的,可選擇性比較大,便于人們從中挑選。
這里介紹幾種蛇的棲居場所,眼鏡蛇喜歡棲息在山坡、丘陵及山腳下的灌木叢中和平原的墻基、石縫、墳堆等地方;眼鏡王蛇喜歡棲息于平原及山區(qū)的山溪邊,有時也會爬行在樹上棲息和在巖縫內生活;五步蛇喜歡棲息在山區(qū)的林地附近,它們喜歡在樹旁、山洞的巖石上、陰濕的石隙里、小溪旁邊的巖石和雜草叢中盤臥成一團;蝰蛇在不同的季節(jié)棲息環(huán)境略有改變,夏季喜歡棲息在丘陵地帶,而到了越冬前,它們會遷至平原進行冬眠,而在氣候涼爽的秋天,它們又喜歡在稻田或陰暗而涼爽通風的地方棲息;金環(huán)蛇喜歡潮濕的環(huán)境,因此它們常棲息在潮濕環(huán)境地帶和水邊,例如在平原及丘陵地帶的水田、塘邊的低洼濕地,常常見到金環(huán)蛇的身影;銀環(huán)蛇多在水田、塘邊及低洼濕地活動,活動亦在夜間;蝮蛇喜歡相對干燥的地方,因此它們都會棲息在平原及丘陵地帶,于廢棄的墻角處、廢圩、破舊的老房子、長期不用的破倉庫、村落前后或菜地里活動;竹葉青多活動于丘陵山區(qū)溪邊及草叢灌木中,早晚活動頻繁。
4.蛇的活動與季節(jié)
一年四季的更替,決定了溫度的變化,也就直接決定r蛇的活躍程度不可能是一樣的,在初春和晚秋時,由于外界氣溫過于低下,蛇可能還處于冬眠狀態(tài)或剛剛從冬眠中蘇醒過來,它們的活動就非常少;而在盛夏,由于外界氣溫太高,蛇的活動電是非常少的。只有在溫度適宜蛇生長發(fā)育時,它們才出來活動,晚春、初夏、初秋和仲秋是蛇最活躍的時期。
5.其他的氣候條件決定了蛇的生活習性
最顯著的氣候條件就是風和雨,這些氣候因素直接影響蛇的活動?偟膩碚f,大部分蛇是怕風怕雨的,在大風天或大雨天,蛇基本上不出洞;在3~4級風時,蛇很少出洞活動,這可能與這種和爽的風力正好適應它們的生活環(huán)境有關;在有臺風來臨的前夕,就會有大量的蛇出來活動;在夏季暴雨過后的當天夜里,蛇會傾巢外出,這是因為洞中悶熱難受,它們憋不住才出洞透氣的。另外,不同品種的蛇對風和雨的喜好程度不同,也決定了它們在風天和雨天的活動能力不一樣,例如烏梢蛇、眼鏡王蛇、王錦蛇等,喜歡在晴朗的白天出洞,盛夏時節(jié)有時改在清晨或黃昏,一旦下雨便潛回洞中?墒侵袢~青、五步蛇卻恰恰相反,喜在雨天活動。
6.反常的活動行為
有一些蛇可能還具有一些反常行為,這時一定要仔細觀察。例如夜行性的蛇,如果在白天“反!背鰜,大多是由于體弱或有病,應抓緊隔離治療。但也有例外的時候,那就是少數(shù)健康的公蛇也喜歡白天出窩活動,那是為了尋找配偶而出現(xiàn)的一種臨時性反常行為。當然,健康蛇與病蛇從外觀上看是很容易分辨的。 |